|  信息无障碍

中国温度!这名嘉兴“纪检人”把外国“客人”暖到了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0-03-17 15:37

“又有‘客人’来了,大家快换上隔离服准备起来!”

在集中观察点上,大家习惯把留观人员称为“客人”,这一声“客人”拉近了我们与他们的距离。

自从到了集中医学观察点,我没有一晚是睡得好的。前半夜睡不着,后半夜又常常被电话“吵醒”;白天穿着工作服不想躺下睡,晚上刚洗好澡躺下“客人”又来了。

有志愿者开玩笑说,现在最怕听到钉钉声,每次钉钉声响,肯定是来任务了。有的志愿者说,来到点上他学会了“秒睡”,一倒头就能睡着。

我们点上主要是开展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的工作,最大难题就是谁也不知道“客人”的“来访”时间。因为是境外回国人员,有航班延误的,有国际航班时差的,好几次我们坚守到12点以为一切平安了,但凌晨的电话一次次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

但是,无论何时,当指挥部的指令到来,我在钉钉群里@值班人员时,大家一声声“收到”、一声声回复总是那么及时、那么有力。我想这就是我们每个志愿者对这份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和坚守。

虽然疫情爆发以来,先后参加了市里基地的半个月驻点防疫值班,也多次参加了联系村社区的卡口执勤,参加了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督查,但如果不是这次参加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志愿服务,我无法感受到志愿者在这场战“疫”中倾注的力量。我的团队有11名志愿者,他们有退伍女兵小叶、嘉善网红邮政小哥董华、个体企业老板阿浦、负压病房回来的逆行小姐姐小杨、已第二次参加志愿服务的95后纪检干部小朱……

小叶是一位在部队服役五年的退伍女兵,她经常说:“楼上接进来的‘客人’就像是我的‘孩子’,老的小的,一个个隔离在楼上挺不容易,我们要把他们照顾好。”

“这几天早饭7点半就送到了,而很多‘客人’要8、9点钟才起床,能不能给他们弄个大的保温箱,我们尽量晚点送上去,这样早饭不会冷掉。”在小叶的提议下,很快,两个大的泡沫箱子出现在集中点,志愿者们还专门在里面放了几个热水袋,再也不用担心楼上的“客人”吃到冷饭了。

这几天,1325号房间门口的垃圾袋里总是会出现一张小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谢谢”,旁边还画着一个简笔画的小动物。

“小纸条来自日本的奥村爷爷,他很感谢我们所做的努力,想传达感激之情。”来自嘉善县纪委县监委的95后志愿者朱清说,“记得那天是凌晨2:19,我们接到通知,说有一名不懂中文的日本入境人员正从浦东机场被送过来。”

不会中文怎么沟通?怎么填信息表?朱清自告奋勇,“让我这个‘幼儿园级’的日语爱好者试试看。”小朱马上联系上奥村先生的翻译,赶在“客人”送达前把他的基本信息采集好。“这么晚了,奥村先生会不会饿?”“奥村先生饮食上有什么特殊偏好?.......”志愿者们细心地记下“客人”的需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想到我们除了要做好防止境外疫情输入,更要展示好嘉兴人友好和善的一面,让每一位入住的国际友人感受到来自嘉兴人的热情,感受到从这座城市中散发出来的气质。


作者:嘉善县纪委县监委案管室主任  钱晓唯 (图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