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纪检监察人·手记】一次例行走访,节约5.8万余元

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4-30 09:22

嘉善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组员 孙萍

  “走,我们去趟档案馆,最近他们有几本地方志要出版。”想起我刚到派驻纪检监察组,第一次跟着组长去监督单位走访,当时的我,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还不精通。“地方志的出版有什么廉政风险点呢?我们特地跑上门去要监督些什么内容呢?会不会被人家以为是在‘找茬’呢?”我心里犯嘀咕,一路快步跟着组长前行。

  不多时,我跟组长两人就坐在了县档案馆的小会议室里。听着组长与对方负责人交谈中不断提到“公开招投标流程”“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稿费支付标准”“印刷资质”等一连串词,这些词对我来说都很新,我如坐针毡。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又如何才能做好监督呢?一趟走访回来,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肩膀上似乎压了一块大石头。我心里那些成为一名正风反腐“战士”的自信与自豪,很快被责任和压力取代。

  此后好几次到监督单位的走访工作,我主动请缨,希望多走、多听、多学习。好在经常性走访座谈监督单位是我们派驻纪检监察组的一种惯常工作方式,我便在一次次的一线走访中了解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情况。

  原来,像档案馆这样的部门看似工作内容比较单纯,实际上也存在不少廉政风险点。比如,县档案馆每年编印的书籍将近10种(册),费用支出近百万,在书籍印刷、出版、发行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岗位廉政风险点。

  “这么大的支出,一定得有本‘明白账’。”我暗自琢磨。不出意料,经过组内详细讨论,我们决定将“书籍印刷出版规范管理”确定为县档案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检查项目。而根据多次走访学习中掌握的信息,我在组内讨论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档案馆书籍的出版印刷是在定点单位内择优选择,经过班子会议讨论确定的。这在程序上是规范合理的,但指定一家单位进行印刷,在价格上是否存在利润空间?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降低廉政风险点?”

  组长和组内其他同事并没有因为我是新人而轻视我的一些意见,反而进行了认真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建议县档案馆在选定印刷企业前,增加询价环节。这样,企业之间有竞争压力,自然就会主动压缩利润空间,提高印刷质量。不久,县档案馆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经过询价比价,当年度书籍印刷成本节约5.8万余元

  看到监督有了成效,我们继续提出,要将书籍出版过程实行痕迹化管理,一书一档案,使书籍出版“本本留痕迹,册册有记录”。“班子会议讨论、会商意见、公开招投标、成交确认书、签订采购及印刷合同等每个环节都要能从这本书的痕迹化档案中找到,实现了出版程序环节均有迹可查。我们的压力也小了不少。”在一次监督走访中,县档案馆的负责人也对于这种更加公开透明的流程予以肯定。实践证明,正是这种看似有点“较真”的监督方式,使史志类书籍从印刷、出版到发行,各环节间基本实现了阳光操作。

  而随着监督实践的不断深入,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渐渐发现,监督不是走马观花,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找到需要“瞪大眼睛”盯住不放的关键环节,再有的放矢地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监督单位加强权力管控、完善制度流程。监督也不是为了“揭短”“找茬”,更不是为了处理人,而是通过拉紧纪律防线来关心和保护党员干部,让大家在规矩的安全线内放手工作,大胆创新,这才是身为纪检监察人的职责所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