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能下?真能下!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2-09-25 17:00

  “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这个周末,鹰眼最想谈的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原因在于,这么大“尺度”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让这个《规定》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鹰眼看来

  该《规定》之所以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其一是因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决定了一个区域发展的上限,好干部往往能让一个区域历经沉淀后化蛹成蝶。

  其二是因为“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的一大难题。该《规定》第四条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干部上得去,也要下得来。

  “下得来”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分量十足。在嘉兴自觉对标“两个先行”、全力奋进“两个率先”的征程上,用好“下得来”十分关键,要让不想干事、不肯担责、不愿实干,遇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干部下去,更要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更多机会,让能干事的干部有更大舞台,保持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下得来”首先要破阻力,以制度完善永葆“赶考”状态。

  “躺平型”“甩锅型”干部为什么能躺得平、甩得出,就是因为身边鲜有类似的干部“下”去。事实上,这是自2015年《规定》试行版出台以来,时隔7年中央再次对规定进行完善。在鹰眼看来,这次的完善就是为了从制度上减少干部“不能下”的阻力,从制度上进一步打破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警示各级干部时刻保持“赶考”状态。

  其次,“下得来”要强落实,以制度执行激发担当作为。

  在日常工作中,鹰眼也确实看到过个别领导干部有了“身份”后,反而不思进取,满足于原地踏步,存在“只要不犯错就下不去”的陈旧观念,认为干部身份就是“不倒翁”。恰好,《规定》明确了政治能力不过硬、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等15种“下”的情形,那“能下”就有了更多具体化的标准后,“起而行之”不是正当时?

  最后,“下得来”要抓典型,以调整一个警示一片。

  一件事情能不能事半功倍,典型宣传很重要。政策一出反面典型一树,立马就会让人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尤其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反面典型就足以让“碌碌无为当太平官”的想法变为危险信号的代名词。不过,《规定》并非是为了“惩”,而是想“治病救人”。根据《规定》第十条,反面典型只要再次燃起雄心,“反”亦可为“正”,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皆有可能。

  文/陆省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