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十期

执行八项规定休想“暗渡陈仓”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12 15:00

    本周,中央纪委网站和“清廉浙江”微信公众号又公布了一些违反执行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鹰眼”发现,这些案例事不是特别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质—— “暗度陈仓”,总是抱着侥幸心里绕着弯子钻八项规定的空。

    比如,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前往宜宾、甘孜等地旅游,费用均由管理服务对象支付;以打牌“铺底”为名,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馈赠”;使用单位公车加油卡为私车加油;一边高举公车改革的旗帜堂而皇之领着车贴,一边长期借用下属企业车辆……总之,逮着机会就“薅羊毛”,活生生把自己当成了只进不出的“貔貅”。看着事情不大,影响却极坏。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把这些违规案例公布出来,其目的也是想告诫广大公职人员:手莫伸,伸出必被抓。

    “鹰眼”认为,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不可谓不高压,可为什么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归结起来还是三种心理在作祟:

一是贪小便宜心理。被人“服务周到”惯了,公私的界线模糊了,总想一毛不拔。  一次有人管吃、管住、管行的周末游,一场只赢不输的牌局,一辆不受公务用车制约又能不付一分油费的车子,在把权力不断兑换成即时利益的过程中,可能内心会得到某种的满足与安宁。孰不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欠下的总是要还的。

    二是侥幸心理。个别官员并非不懂,而是心存侥幸,缺乏自律和定力。有的官员明知对方可能有所图、有所想,才心甘情愿掏钱买单,但自认为已对违纪行为“改头换面”,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所以“心照不宣”地收了。孰不知,这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宣”进去了。

    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心理。他们没有把职位当成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而是当作“做事要公私兼顾”的大好机会,时时刻刻总想寻找在待遇方面区别于普通群众的存在感,让自己的“官味”得到充分彰显。结果,一膨胀,让自己逾越了本该坚守的“红线”。

    所以,“鹰眼”想说,所有“被围猎”的甘甜,终究不过是一杯苦酒。无论手段多隐蔽,怎么打“擦边球”,终究逃不过党纪国法的查处。我们一定要告诫自己,无论是私底下,还是无人时,亦或是细微处,都要心存敬畏、三省其身,做到慎独!




文/陆省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