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弱冠治桐”,精敏刚断,为官一世一尘不染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1-06-27 19:00

  沪苏杭中央,我自爱桐乡;百花铺满地,千水泛星光。在桐乡历史的星河中,涌现了不少孝廉两全、青史留名的清官廉吏。从桐乡步入仕途,精敏刚断,过世之时却囊空如洗的御史蔡时鼎就是其中一位。     

  蔡时鼎(1551~1592年),字台辅,号调吾。明代福建漳浦陆鳌(今六鳌鳌中)人。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桐乡知县、元城知县、御史、吏部主事、礼部郎中等职。  

  任桐乡知县时,蔡时鼎才二十多岁,《桐乡县志》称他“弱冠治桐”。初来乍到,蔡时鼎“不露圭角”,县衙胥吏以为有机可乘,屡屡欺诈行事。然蔡知县默默观察、收集证据。忽一日,他升堂入座,将平日掌握的劣迹一一点明、斥责教训。此事之后,无人再敢有越矩。《嘉兴府志》称其“精敏刚断,邑中事无巨细,莫能隐情。”  

  万历七年(1579年),父丧,蔡时鼎归家守丧,期满,起补京师大名府元城知县。蔡时鼎持政以勤慎廉约,劝学为善为本,深得官员和百姓的赞许。  

  同时代的桐乡青镇(今乌镇)人李乐所著《见闻杂记》中这样记载,“蔡知县为人处事端庄凝重、沉毅果断,为官一尘不染。”《元城县志》(清同治)也曾记载记载,时鼎为官“精明爽朗,人不敢干以私。时值均田,立法周密,可垂永久。”  

  万历十一年(1583),时鼎被召为云南道监察御史。被提升为御史后,履职弹劾之时他不避权贵,无所畏惧。太监田玉,既提督太和山场,又兼任湖广行都司等职务,还请求朝廷给予符验、关防、令旗、令牌。科臣抗争不得,礼部也只好疏请铸给。蔡时鼎反对说:“太监提督太和山场,不该兼任地方分守,湖广地方已有巡抚、巡按等官员治理,何必再用内臣兼任分守?况且太监是刑余之人,若给予权力,将来卖弄威福,肥己济私,又如何控制?”他还指出,皇帝若只偏信太监,不信朝臣,恐会“内外异趣、言路不通,圣心聪明,未免受蔽!”同时,又弹劾田玉的不法行为。时鼎的奏疏虽无批复,然而,宫中太监却因此感到惮畏。  

  又有御史丁此吕揭发侍郎高启愚在主持应天乡试时,试题有意阿奉时相张居正,因此,高启愚被免职,而丁此吕也被诋为“诬贤乱政”遭到贬谪,朝中一时聚讼纷纭。蔡时鼎上疏说:“丁此吕言语虽过激,怎能以“诬贤乱政”加罪,如果认为这是言官喜事求胜,要加以抑制压服,那么,“臣恐朝廷之上,公议难泯。防口甚于防川,天下有志之士,未肯从风而靡也。”  

  为主张正义,蔡时鼎不畏触犯龙颜,上疏直谏。万历十三年(1585),蔡时鼎巡盐事毕,回京复命。正值秋天顺天乡试,有外戚求考官让其子弟中选未果,勾结宫中太监,诬蔑考官张一桂等人。蔡时鼎抗疏直言,认为此事不是经外廷纠奏,而是直接由内宫进言引起的,即使其事尽公,其言尽实,犹恐开启谗间之门,皇帝接疏后大怒,以“疑君讪上”的罪名把时鼎谪为山西朔州马邑典史,当天即起行赴任,不许迟缓。不久,蔡时鼎辞职归家。  

  万历十五年(1587),朝廷起用蔡时鼎为太平府推官,代行知府事。此时,太平府正遇荒年,他请求上司,修筑河堤,开仓赈济。万历十八年(1590),他上疏评论时政,指谪辅臣申时行假借皇上意旨,结党营私,害进妨贤,只想自身得福,不顾国祸。万历十九年(1591),他晋升为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不久,吏部推选蔡时鼎出任江西提学使,因他直言得罪皇帝和时相而未获批准。为此,给事中钟羽正与同僚一起上疏批评朝廷不用时鼎,说这是“销忠直之气,结谏诤之舌,非国家福”。  

  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任上,时年42岁。亡故之时,他囊空如洗,贫不能含敛,南京的同僚为之捐资,才得举丧。蔡时鼎一生“高亢刚正,疾恶至严,尤精于摘伏发奸,吏不能欺,而直道如矢”。因其早逝,众人都十分痛惜。  

  俱往矣,此等忠孝两全、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受百姓爱戴之廉吏实为后世称颂之典范、效仿之楷模。


文字整理/姜晓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