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忠孝博学的他更是一个心怀天下者……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1-04-24 11:00

翻开他的人生画卷,丰富多彩是底色:早年励志,在朝尽忠,在家尽孝,为官三十余年品行醇正,为人称道;嗜书如命,家藏万卷书,曾自诩“小万卷楼”,而从这个楼里走出来的他,更是心怀天下……

朱壬林(1780—1859),字礼卿,号小云,平湖人,少年家贫,刻苦力学。清嘉庆五年(1800),乡试中举。道光八年(1828)任山西道监察御史,针对兴修水利、打击贩卖私盐等上了多道奏疏。日常不畏权贵,凛然一身正气。喜读书、爱诗文,晚年广集先贤百余家遗文,录诗500余首,汇集《当湖文系》20余卷12册。

朱壬林出生在平湖徐埭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姐妹众多。他7岁时,全家迁入城关。据其回忆,“晚自塾归,即焚膏课日间所读,时家贫,吾母亲织布以给朝夕。每夜漏参半,一灯荧然,书声与纺车声相和,历五六年,习以为常。”也正是这种发奋学习的状态,让朱壬林的学业突飞猛进。


图片


嘉庆二年(1797),朱壬林以优异成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一名秀才,时年17岁。嘉庆五年(1800)乡试,他成为举人,正是少年得志。可此后数年,连续四次上京赴考,他都未中。多番磨练心性下,嘉庆十六年(1811),朱壬林再次赴考,金榜题名,时年31岁。

梦想成真,朱壬林曾百感交集地写下《辛未礼闱报口占志喜》:

文章岂有迈群俦,位置居然最上头。

水阔鱼龙欣共化,时来针芥幸相投。

百年祖德迟应报,十载公车苦始酬。

回首寒窗课儿读,纺车声共一灯秋。

诗中所谓“百年祖德”、“寒窗课儿”,实际正是严父慈母积数十年磨励的结果。

由于文章得到皇帝青睐,朱壬林顺利进入翰林院清要之地。道光八年(1828)他升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当时,监察御史均由皇帝亲自选拔,官职高,权力大。在这个位置上,忠君爱民的朱壬林严于律己,善开思路,上了多道切中时弊、维护民利的折子,为后世津津乐道。


图片


一是《筹浚徙阳运河折子》。

事先经过大量实地调查,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朱壬林提出了自己的有力见解:“愚以为欲通河道,先浚河身。欲浚河身,先除两岸积土。”过去疏浚河道,只把河中淤泥挑上来,堆放两岸。只要雨水一冲刷,不到一年,挑上来的淤泥又会回到河中。而朱壬林建议,一定要把两岸堆积土彻底清除,再将疏浚的淤泥运到别的地方,这样疏浚的河道,质量可以保证,功在社稷。


二是《请严定盐务缉私折子》。

贩卖私盐历朝历代都有,这是让政府很头痛的“猫捉老鼠”游戏。朱壬林提出了针对性极强的措施,“臣窃有请者,法严而人知畏,赏重而人知劝”。又云“该督运管运官吏失察之,沿途地方官吏亦应酌量从严惩处”。这种恩威并施,严肃法纪的做法,昭示法治的纯洁和尊严,在当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是《请严禁硝磺折子》。

当时硝磺之物由于官府疏于管理而流入民间,给不法之徒配制炸药开了方便之门,构成对民众生命、社会财产的极大威胁。朱壬林向政府建议,“各省督抚实力访查,严行惩办,庶可以戢奸究而安善良。”戢奸究而安善良,短短七个字,却是掷地有声,充分展现了他嫉恶如仇,亲近良善的处事态度。


四是关于《请饬改派随带司员折子》。

因为有的钦差等大官吏办案时所带随员不合朝廷规定,往往擅自多带“司员”,朱壬林专门强调指出这“于体制殊多违碍”。这一问题上不畏权贵、寸步不让,正体现了朱壬林的一身正气。


五是《筹备京仓积贮折子》。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是古训。朱壬林深知其中之义。他专门提到“外省少一分征收,京仓即少一分储蓄,似宜于陕西等省量为采买,以实京仓。”又云“不得减价抑派,不致地方粮价增昂,庶于民食无妨,而于京仓储蓄不无裨益。”关系国计民生,京城粮储,尤为重要,朱壬林的见解,也真正体现了一个光明正大的监察御史的博大胸怀。

当时,以百姓之利益为重,任劳任怨的朱壬林深得朝廷器重,后升为直隶按察使(按察使为正三品大员,是一省司法长官)。在职期间,他锄暴安良,平反冤狱,保一方平安。以亲丧归乡后,他牢记俭约,乐善好施,为乡里称道。


图片


值得一说的是,辞官后的朱壬林,虽然身居乡间,但仍关心国事,日读邸抄,凡关系时事者,必亲手抄录,可谓“心未尝一日忘天下”。



文字整理/杨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