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明朝这位陆氏后人,为何被清朝乾隆皇帝追谥“忠节”?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1-04-17 14:00

陆清原是平湖陆氏最显著的一支靖献支的后人。这一支陆氏,在明代是非常显赫的,“一门三代四尚书”说的就是他们家。


图片


陆清原,字嗣白,号岫青。他的曾祖是陆光祚,陆光祚和曾做到吏部尚书的陆光祖是亲兄弟。有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蕴,陆清原的不一般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从小就孝顺长辈,为人稳重,年龄稍大,就潜心专研经史,谦卑自守,崇祯六年(1633)、崇祯七年(1634)连中举人、进士,授广东增城知县。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陆清原被皇帝召见,他上陈时政弊端十件事。崇祯皇帝非常赞许并且都采纳了,后陆清原被擢为监察御史。


当时,嘉兴府在浙江官田最多。官田、民田是有区别的,民田赋轻,官田赋重。因此嘉兴府赋额奇重,尤其是嘉兴白粮“居浙额十分之六”,身为嘉兴府平湖县人,陆清原自然对运送白粮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痛心疾首。


崇祯十三年(1640),华亭县一位龚姓粮长因向太监陈说运粮不便,被责打致死,自此人人以性命为忧。于是,应天巡抚黄希宪再次提议白粮官解(由官府负责运送粮食,可减少民间负担),要求府县地方讨论。崇祯十四年(1641),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获准照亩均派,专官督解,三府百姓于是日子稍稍好过些。但嘉兴、湖州两府照旧是民运。


崇祯十五年(1642),陆清原升监察御史后,立即上了著名的《白粮官运疏》,疏请嘉、湖能与苏松常同样官解,并请求改折尚未运解的崇祯十三年白粮,其议如下:彼十二年以前已蒙捐免,十四年未经起解,亦蒙改折三分。独十三年分介在两年之间,奇荒异苦跋涉到京,欲终事而不得。仰乞圣明矜悯,俯照十四年改折之例,量与苏息。在皇上止是改本为折,不亏国课;在穷民各得以银代米,生还有日。


崇祯皇帝不仅采纳了陆清原的建议,还定为法令。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登上煤山,用自己的鲜血写下遗书,自缢身亡。陆清原投奔南明小王朝,担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当清军和明军隔江对峙时,陆清原不愿意再走了,他仰天长叹:“越亡,闽必不守,去将安之。”是的, 浙江被攻陷了,福建沦落就是时间问题,回去也没有意义。


纵身一跃,陆清原跳入钱塘江,尸骨无存。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这个身体瘦弱到似乎连衣服都承受不了的男子,遇事却是常人没有的激烈勇敢,尤其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在大是大非面前,陆清原的气节可算得上是顶天立地了。


 当年,陆清原写过一首七律《答黄石斋先生》:“问俗停车到海湄,羽书讵敢计安危。孤城吹笛思当日,中夜闻鸡岂异时。北望烽烟劳梦远,东瞻林墅出山迟。苍生极目堪流涕,何日纶巾一视师。”诗中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清乾隆年间,皇帝感念明末殉节诸臣“各为其主,义烈可嘉”,为“褒阐忠良,风示未来”,于是命大学士九卿等集议,将建文靖难及晚明殉节诸臣汇为一编,用资表彰,陆清原被追谥“忠节”。



文字整理/杨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