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为官五秩,两袖清风”被永乐帝盛赞的他,还开启了一朝的商业盛世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21-03-13 11:00

 覆盖嘉兴全域的清廉文化,不仅反映了嘉兴历代名人的清廉品质,也展现了嘉兴厚重的清廉文化底蕴。“禾城品廉”栏目,带你一起穿越古今,寻访嘉兴的清影廉踪。欢迎关注!

图片


我们品读历史时会发现,明朝初期的商业十分繁荣,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事实上,在明朝前期,有一本地方知县工作手册——《牧民心鉴》,这本著作将民之正业规定为“官、军、医、筮、士、农、工、商”,商业开始在明朝发展起来。


图片


这本《牧民心鉴》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桐乡人朱逢吉。

朱逢吉,字以贞,号懒樵,崇德(县治在今桐乡崇福)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父朱元道曾任传贻书院山长、吴江州学正。


图片


朱逢吉于洪武初年任中书省椽吏时,因呈《用贤五论》得上官赏识,授宁津知县,一到任,便兴学校、抚流亡、振风俗,政绩卓著,深得上司器重。后升湖广佥事,亦有政声,《湖广通志》有传。因他事连累,他被谪关中,屯田数年。数年后起复委用,补陕西佥事,旋即被召入京,召为大理寺右丞,修国史。洪武中被委以重任,巡察太湖水利兼北京屯田,往来南北之间,历经寒暑之季,任劳任怨,克勤克俭,沿途水政的得失利弊,均据实上报,深得朝廷信任。洪武二十一年(1388)后,朱逢吉升右副都御史,永乐四年,复任大理寺右丞,不久转任左丞,参与修撰《高庙实录》。年八十,卒于任上。著有《牧民心鉴》、《童子习》及《文集》四卷。

明永乐八年(1410)冬天,年已八十的大理寺左丞朱逢吉病倒了。两三年来,他经常犯病,而且一次比一次来得重。这一次,他自知病将不起,在病榻前对儿孙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到了耄耋之年,天于我,相当厚。为官五十年,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只留下一句话:凡我子孙,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要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切记切记。”说罢不久,便溘然长逝。

子孙和下属为他办理后事,在整理遗物时,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位为官长达五十年的老人,竟然囊无分文。消息传到朝廷,正为官场腐败而煞费苦心,用尽重典酷刑而未遂意的永乐皇帝慨叹说:“为官五秩,两袖清风。人生八十,身无遗物。若我大明官员都如朱爱卿那样,何用我皮囊塞草悬于堂前?”当即下旨褒扬,拨付银两抚恤亲属,并着官员扶柩护送回籍,途经各府各县,长官亲往祭奠。

朱逢吉一生清介廉洁,谨慎自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做起,最后成为位居高职的显贵重臣,时刻不忘也从未改变自己的“德能勤廉”的操守。朱逢吉对子孙的教育也很严格,书香传家,惠及后代,他的后裔朱得祚曾考中进士,为官也有政声。


文/顾亦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