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四十一期

这名桐乡人得到雍正朱笔御批,百姓还为其修“冯公堤”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6 14:00

  "人着实去得,有良心人,可升用要缺道员。"在清代雍正年间,受皇帝引见并在引见单上加朱笔御批的嘉兴桐乡籍官员只有一人,那人便是冯景夏。


  难能可贵的是,冯景夏不仅得皇帝赏识,还得到百姓爱戴。在山东胶州做知州时,他带领老百姓筑了一座堤坝,老百姓尊称为“冯公堤”。他还有改革粮政,从收粮量器着手,由大口铁斛改为小口铁斛,使得粮吏无法作弊,后世称此斛为“冯斛”。

图片

  冯景夏、字树仁,哥伯阳,廉熙二年(1663)出生于桐乡县城西城墙下的冯家河西(今复兴影院一带)。


  康熙三十二年(1693)中举,选授陕西长安县知县。不久,发生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康熙亲征,急需大量粮草,冯景夏奉命在肃州嘉峪关外督民垦边,因有功而升为山东胶州知州。


  胶州地处滨海,多水患,冯景夏率民筑堤以防潮溢 ,堤坝被命名为“冯公堤"。雍正五年(1727)五月十八日冯景夏奉诏进京,由吏部引见,面觐雍正,雍正对他的印象和评价是: “人着实去得,有良心人,可升用要缺道员。”特授他为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府。冯景夏觐见雍正帝的引见单原件,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87年编入《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


  雍正六年(1728)五月,朝廷鉴于冯景夏为官清正廉明,御制《朋党论》一篇,墨刻上谕三道,赐于冯景夏。不久开任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督粮道。此四府一州,素为江南粮仓,有“苏常熟,天下足”之称,但粮政向来混乱,奸弊丛生,官吏从中牟利,导致民怨沸腾。冯景夏到任后,乘小舟,着微服,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决定从收粮量器着手,改革粮政,由大口铁斛改为小口铁斛。原铁斛口大形方,口径达八寸五分,收粮时难以划一,往往高出于斛口,粮吏浮收严重,百姓敢怒不敢言。冯景夏改制小口斛,口径五寸五分收粮时,粮吏无法作弊。但此法三次上报酒督,三次被驳回。冯景夏据理力争,不依不饶,后来终于获得了江苏巡抚彭维新的支持而试行。再后,奏请朝廷,命户部按小口斛改铸铁斛,颁各省统一改制实施,通行全国。

图片

  十年后,积弊渐除,后世称此斛为“冯斛"。冯景夏后升任安徽按察使,不久转作江宁布政使,未到任即召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十一年(1733),冯景夏年逾古稀,又被授以刑部左侍郎,不久告老还乡,居嘉兴,以著述自娱。九年后卒,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一带的绅民闻讯来嘉兴吊哭者,达数百人之多。光绪元年(1875),冯景夏入祀乡贤词。

图片

  冯景夏的一生,除了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外,还喜爱“舞文弄墨”,善楷体书。年至七十余,还能写小楷。喜好山水画,善于用墨,干湿相间。他的画清润淡远,奇秀在骨,记录在张庚《国朝画征录》。他对于自己的画十分慎重,不轻易动笔,人们得到他的作品都非常珍爱。


  此外,冯景夏子辈冯铃、冯锦,孙辈冯浩、冯津、冯洽曾孙辈冯应榴、冯集梧,四代人,出了四个进士,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可谓“四朝四代四进士”政声卓著,名震朝野,直到清末,人们仍称冯氏聚居之地的西城墙下为冯家河西。


  文/杨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