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四十期

这位在钱塘江上筑起“四十里金城”的海宁人一生信守这三条廉誓言!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0 13:00

  八月江头卷怒潮,奔腾万马逞天骄。钱江潮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其“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但在古时,汹涌的钱塘潮曾是沿江地区的一大灾害,吞噬了无数百姓家园,在钱塘江水利工程的修筑上,一位海宁人的创新之举筑起江上历经几百年狂潮不坍塌的“四十里金城”,这位海宁人就是俞兆岳。

图片

图片

  俞兆岳,海宁人,曾任浙江宣平县教谕。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任福建大田县知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调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曾任开州知州、松江府同知、山东青州府知府、通政司参议等,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

图片

  俞兆岳在大田知县任上时,因政绩突出,被调往台湾任职。他刚一上任,便到了当地的城隍庙,在众目睽睽之下立下了三条誓言:“毋贪财、毋畏势、毋徇人情。”在任期间他一直信守这三条誓言:拒绝贿赂,对盗贼宽严并施,拒绝亲友说情,秉公办事,故能“化盗为民”,变乱为治。

  那时的台湾一直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许多被淘汰和退伍的土兵无以为生,就相聚为盗。俞兆岳一到那里,即刻查明情况,把少数几个罪恶累累的首要分子抓起来,根据犯罪事实,按法律严办。对那些由于年成不好,生活无着,才误入歧途的百姓用心教化成守法民众。正因这样的为民举措,故民心悦服,在他任下整个境内再也没有发生过抢劫案件。

  雍正六年,他被指派到华亭县(今上海奉贤)全权总理塘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负责海塘建设的整个工程项目,这在当时也算是个肥差了,工程建设少不了很多油水可捞,但是在海塘建设中,他拒绝贿赂,不开后门,并恪尽职守、亲力亲为。 

图片

  经过苦心研究,他将木工在做家具时用到的“锭榫”,即镶嵌在两块需要连接起来的木器构件上起固定作用的部件运用到了海塘的每块石块之间,并将这个先进经验推广运用到钱塘江和其他各个水利工程上,从此钱江海塘块块条石紧密相连,坚如磐石砥柱。

  一生清正的俞兆岳,既有大张旗鼓当众立誓的一面,又有“泯然众人”青衣破帽的一面。在修筑海塘期间他经常青衣破帽,深入工地,实地了解情况,明察秋毫。工地承办人员在用料上做的一些舞弊行为,往往第二天就被钦差行文查处,大家凝惑为“神”,直到工程竣工,俞兆岳到工地会勘验收,人们才知道经常往来于工地上的小差,原来是钦差大臣。 


图片


  正是在这样秉公不徇私、一丝不苟的作风下,俞兆岳狠抓质量,最终修成了有“四十里金城”美誉的华亭大石塘。雍正十年(1732年)秋,飓风海溢,上海地区沿海均遭灾,惟华亭因新塘建立而免灾。华亭大石塘至今仍屹立在上海西南部杭州湾畔,制止了海岸的继续坍进。

  平时生活中,俞兆岳也时刻不忘体察民情,看到有违民意、强取豪夺之事,从来无所畏惧、直言不讳。一次,俞兆岳有事回家乡海宁,当地正在大力修筑海塘。俞兆岳发现,负责塘工的人员有的在取土时损坏民田,有的乱派夫役,骚扰当地百姓,甚至殃及邻近七县。俞兆岳不怕得罪人,立即把这些情况报告总理其事的阁部嵇曾筠,稽曾筠立即敦督各地认真检查,立行立改。当地百姓知道了这事,对俞兆岳得公而忘私、直言不讳,嵇曾筠得尊重民意、有错必改,都非常敬佩。

  俞兆岳一生尽职守、勤政爱民、刚正不阿,“毋贪财、毋畏势、毋徇人情。”这三句廉誓言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文/姜晓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