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三十九期

嘉兴出过这样一位“铁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2 22:00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四有记称:吾乡孙简肃公治家以严,子弟侍立,暑不去衣;然其教初学,饭后必散步、歌诗以吟咏性情。故其子六人皆善诗,家居为同爨会,三日一集,集必有诗,列图于前,聚诗其后,装池为卷。孝友之语充溢丈幅之中,可谓天伦乐事矣……


  这里提到的这个孙简肃公,就是明嘉靖年间的孙植。不光是他教子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因为官清正、不畏权势,他还有“铁人”之誉,与众所周知的清官海瑞(1515-1587)可并称。

图片

  孙植,字斯立,号蜃川,平湖人。嘉靖乙未(1535)进士,授南刑部主事。历任右佥都御史、刑部侍郎、南右都御史、南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卒谥简肃。著有《家训》一卷。


  孙植出生于一个诗书礼义之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嘉靖十三年(1534)中举,第二年成为进士。综观孙植三十余年的为官经历,经办大案要案无数,可他始终清明廉洁,刚正不阿,一心忠于朝廷与保护民众利益。


  孙植是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的。明代的宦官制度极其黑暗,王振、刘瑾、魏忠贤、严嵩巨奸等,劣迹斑斑,臭名昭著。在这种背景下,正值孙植在南刑部主事之时。宦官潘珍的侄子,在民间为恶为奸,鱼肉百姓,引起一片民愤,但碍于其身份,大家又敢怒不敢言。这事被耿直的孙植知道后,依法予以严惩,百姓纷纷拍手称好。


  当时,发生了一起侵吞公款案,涉及数额十分巨大,其中一半被都指挥杨起昕占有,涉案官吏更是多达三十余人。在当时,由于案件牵连甚广,一时无人敢出面审理。只有孙植站了出来,用心遍阅案卷,细心开展调查,作出了严厉的判决。主犯杨起昕也被流放。


  孙植所在的时代,宦官势力很大,还经常巧立名目,肆意占用光禄寺公款,胃口也是越来越大。嘉靖帝知道孙植清廉,又不怕事,就授以光禄寺少卿。这一任命,显然是对的。上任后,孙植办案雷厉风行,正本清源,严格账目支出,杜绝浮冒滥领。后来,前来审查核实光禄寺帐目的监察御史不由赞叹:“自植主持光禄寺之后,每岁止用银十七万两,较前省银数十万!”皇上得知后,也更加倚重孙植了。


  而巨奸严嵩见孙植一身正气,凛凛然不可侵犯,一直把他视为眼中刺、肉中钉,百般刁难,万般压制。对于这些,孙植都是坦然处置。当时有权势的宦官耿清感叹了一句:“真铁人也!”也是讲了一句真心话。而孙植的“铁人”之名,至此也是不胫而走,朝野共知,并得以名垂史册。

图片

  孙植撰写的碑文

  (现藏于平湖市博物馆)

  孙植自幼恬淡寡欲,生性峻洁。走了仕途后,也是勇于任事,不畏强暴。回乡十七载里,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私事去找昔日的朝中旧友帮忙。反倒是为族人修建祠堂、购置良田、帮助贫寒乡亲,他非常热心。


  孙植之父玺,是正德三年(1508)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佥事,为官数十载,逝后检其箧笥,只有敝衣而已。孙植之子成泰,是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按察副使,罢归还乡时,惟携一敝簏,簏中图书数卷衣数袭。三代蝉联进士,已经罕见,都以廉吏著称,更是凤毛麟角。清廉家风传承,可见一斑。


  晚年,孙植患上风寒,不久病逝。皇帝听闻,派大臣送来一篇《刑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简肃孙植祭文》,此文言简意赅地回顾了孙植清廉谨慎、为国除贪、为民除害、政绩斐然的一生。其中提到“遽闻长逝,良轸朕怀。”更是极度表现了皇帝听闻孙植过世消息后的痛心。因为对于百姓而言,是失去了一位难得的好官;对于朝廷而言,更是少了一位使乱臣贼子感到惧怕的直臣。


  文/杨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