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二十七期

布衣巨富查济民的二三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0 21:0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珍视亲情,中华儿女也把“知道怎么样爱国”作为做人最大的事情。国庆中秋“双节”刚刚过去,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却始终絮绕在人们的心头。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宁市袁花镇,在时光的通道中,感受布衣巨富查济民的那些爱国爱家的清廉往事。


  查济民(1914—2007)字惠时。袁花人,爱国实业家。历任香港兴业国际集团国外各企业董事会主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职,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嘉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和“荣誉市民”称号。他是济民惠时的布衣巨富,一生更是谦勤笃实、俭朴清廉,为人称颂。

  袁花查家,海宁的名门望族。“王者之泽,五世而衰” 等到查济民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查济民父亲是清末秀才,当时,仅靠当塾师养家糊口。


  尽管家里有不少子女,可查济民父亲独让小儿子查济民上学深造。查济民很珍惜学习机会,也很争气,后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省立高级工业专业染织科(浙江大学代办),这为他今后在纺织印染专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学识和技艺基础。


  17岁毕业,学科术科双优生查济民被上海达丰染织厂聘用。不久,苦学成才、踏实干事的查济民在同行业中崭露头角。他人生中的那个贵人也出现了。爱国实业家、时任董事长的刘国钧(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十分看好他,不仅请他担任企业要职,还把长女许配之。这使查济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产业基础和施展才学的大平台。


  再后来,关于查济民的诸多打拼的传奇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作为香港回归祖国有突出贡献者,查济民几乎年年回到大陆,多次返乡,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出智出钱出力。其间,他先后对祖国的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英才给予奖励;为治沙、保护生态环境慷慨解囊,捐出巨资;对江浙沪和海宁家乡或投资办厂(盈利部分大多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修复古迹和捐款赈灾)、或捐资助学。捐款为海宁高级中学建造“查济民图书馆”,为母校袁花镇中学小学设立“查子琴奖学金”,为镇小学捐款建造教学大楼“子琴楼”……在海宁文化教育事业中,如今,依旧能清晰感受到查济民倾注的热情。


  作为中国棉纺织业界巨富,他也用一身清风,影响着周边人,保持本色,不忘初心。



  查济民生前,每来袁花省亲,总是很低调,不愿麻烦当地政府。他穿着一件多年的浅灰色夹克衫,见人总是笑眯眯。他不进饭店受招待,总喜欢悄然来到企业食堂,点上几个家乡菜。乡亲们说:“查济民一点不像大老板,倒像老农民。”


  在外界看来,查济民身份很多,是工业家,是商业家,也是慈善家。事务一多,各类应酬自然不少。招待应酬中,查济民十分注重“量入点菜”,见不得浪费和奢华。有一次,来客没到齐,菜肴剩的有点多。“这么好的菜浪费掉多可惜!”饭毕,他吩咐手下人把剩余小菜打包回家。手下人手脚熟练,因为他们知道,查先生是最见不得浪费的。


  为了香港顺利回归,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的查济民经常要往来于香港和北京之间。到北京开会,商议国事,会务组有规定:委员外出可专车接送。可查济民总是自掏腰包叫普通出租车,从不麻烦会务组。以致有一次,他坐的出租车回宾馆时竟受到门卫阻拦。直到车门开出,门卫才发现,里面坐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查济民。



  查济民一生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自身努力,和全国人民一起奋发有为,为国家富强助力。1988年,他写下了一首仿效陆游的《示儿》诗,《借放翁句告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十亿尚寒穷。

  期增道德恢弘志,兼树谦勤笃实风。

  曲巷千家齐奋发,华都百年共图鸿。

  神州经济飞腾日,家祭毋望告乃翁。


  斯人已逝,但留给后人的启示,却是长长久久的。


  文/杨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