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十二期

嘉兴端午为何与众不同?与这名忠孝的一代名相有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8 16:00

  五月五,过端午。

  一年一度的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如期而至。品粽宴、挂香囊、赛龙舟……每年端午假期都少不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堪称嘉兴人的民俗盛典。

  说到嘉兴人的端午,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伍子胥。据史料记载,东汉年间,嘉兴就有了各种不同规模的端午节祭祀活动。民间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吴国名相伍子胥,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位于市区南湖景区西侧,望见一座高耸的塔——壕股塔,其所在之处,就是为纪念伍子胥所建的伍相祠。伍相祠大殿上的匾额题曰:“春秋大义”。两边的楹联是:“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为涛神”。


  身经百战的伍子胥,赤胆忠心地辅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但夫差却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反而听信谗言,最终用剑赐死伍子胥。传说伍子胥自刎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伍子胥被害后,夫差令部下把他的遗体丢入水中。

  当时伍子胥的遗体就沿着他生前开凿的河流,一路漂过太湖、汾湖,漂到了嘉兴张山脚下。而山脚下的小河一直延伸到嘉善,过西塘到马斜湖(全长二十九公里,有利于军事,有利于农田灌溉)。这里曾是伍子胥带兵攻打越国时驻军的地方,当时,张山下的百姓看见自己崇敬的相国伍子胥的遗体,个个悲天恸地。他们就把伍子胥的遗体用重礼葬在张山顶上,还造了伍相墓,建了伍相寺,还把他带领开凿的那条河称作伍子塘,并把开凿的西塘市河,改名为胥塘。为了纪念伍子胥,从此,嘉兴人又把张山叫做胥山。


  伍子胥被奉为千古忠孝的一代名相,除了他个人的传奇经历,流芳百世的还有伍氏家训。

  伍子胥的家族以忠直显。

  其家世,以《左传》记载较为系统。宣公十二年晋楚邲之战,伍子胥曾祖伍参力劝楚庄王与晋战,楚得以霸。襄公二十六年载,子胥祖父伍举被逼出逃晋、郑而思楚,有忠诚的品格。昭公元年又载,伍举为楚公子围(后为楚灵王)迎妇于郑,办事果敢。又《国语·楚语上》载,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谏曰:“吾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也。”寄忠直于高远见识之中。

  这样的家世对伍子胥影响深远。

  据历史记载,伍子胥忠心辅佐吴国,后因忠言直谏激怒吴王夫差而被残害。伍氏家族一度将“不仕官”作为头条家规。在历史的长河中,伍氏后辈以“忠报国,心为民”为已任,同时破除陈规与时俱进,在渔樵耕读,诗书传家的实践中领会了“家、国、天下”的道理,将祖规家训易为“勤为家,忠报国,心为民”而薪火相传世代遵守。



  文/顾亦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