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第八期

七次上奏弹劾大贪官,这个钟埭人的脖子有点“硬”!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31 13:00

  在平湖市钟埭街道,有这样一位人尽皆知的明代名人,他叫冯汝弼。



  冯汝弼,字惟良,号佑山,生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明万历五年(1577),明代作家、学者、官员,耘庐冯氏百年传承中具有家族开创性地位的核心人物。著有《补备遗录》(纪建文时事)1卷、《祐山文集》十卷,诗集四卷,与《祐山杂记》《三苏文纂史案》若干篇。

  说到冯汝弼,有两件事不得不提。他当时的这番举动,即便是现代人也忍不住要评价一句“他脖子还真是硬啊”的感叹。原来,冯汝弼在为官期间,曾先后两次弹劾在当时朝廷很得势的人,其中一位甚至官至礼部尚书!

  他为什么要弹劾,

  弹劾的结果如何?

  不妨跟着小编一起

  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

  时光回溯到明嘉靖十年,那一年,冯汝弼考中辛卯科浙江乡试举人,列第三十六名。第二年,他发挥依旧不错,考中了壬辰科进士,列三甲第十八名,授官行人司行人,正式步入了仕途。

  虽然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但表现出色的冯汝弼依旧被上级看在眼里。两年后,他就顺利调任工科给事中,奉命视察光禄寺和盔甲厂。既然是视察,冯汝弼自然是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当他得知宦官张时等人仗着得势侵吞公家财物时,冯汝弼选择弹劾,张时因此被逮下狱。



  《明清之际耕庐冯氏家族传承概说》一文中提到,当时,嘉靖皇帝的宠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汪鋐(历史上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但却居功自傲,恃宠而骄,徇私枉法,甚至被人称为“蟋蟀御史”, 讽刺投其所好,献上蟋蟀才得官的行举)因为官不仁、为权行贿遭科道言官薛宗铠、叶洪等人多次上疏弹劾,但均被驳斥。冯汝弼见状,投袂而起,他说:“击之不胜,则其志益骄,事有不可言者,吾当以死争。”于是,他怀着死谏之心写下了著名的奏疏《劾汪鋐疏》,其中罗列汪鋐收受贿赂、擅判刑罚、诛杀谏官、欺君罔上等数款罪行。先后七次上奏,终于让汪鋐因此被罢了官。但冯汝弼也因触犯皇威而被贬为南直隶潜山县(今安徽省潜山县)县丞。 


  除了是个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好官外,冯汝弼还做了不少善事,颇有现代“好干部”为民爱民,为民办实事的风骨——

  比如,在他升任常熟知县时,冯汝弼在常熟创立了均田法,升了太仓知州后,又在太仓实行均瑶法。他当父母官的地方,百姓受益极大。

  他曾发动建起平湖的城墙,同时出资修筑了平湖的汉塘,也就是现在穿城而过的市河,当时是嘉兴与平湖之间的重要河渠,是唐太和七年(833)修筑的,到了明代的时候,早已不成样子,尤其是一下雨,泥泞不堪,行走极为困难,常有人落水掉入河中,据说水里横尸极多。冯汝弼见此情况极为不忍,回来就筹备材料,修筑汉塘54里,土石桥、堰40余所,而且年年修葺。

  冯汝弼的善行远不止于此,只要地方有灾,他就赈米救灾,还建立义冢,资助族人、乡人中贫困者的婚丧事宜。当初,陆杲筹建报本塔,冯汝弼也是最支持的人之一。现在在钟街道大力村,还专门建了冯汝弼清廉公园来纪念他,大家不妨抽空去走走、看看。


  文/潘程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