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海宁市探索“巡审联动”提升巡察实效

来源:南湖清风  发布时间:2014-09-26 16:59

近年来,海宁市注重利用党风廉政建设巡察手段,加强对镇(街道)、部门的廉政监督,针对党风廉政巡察“查不深、查不实”的问题,探索推行“巡审联动”工作机制,引入审计力量,混合编组、联合进驻,分工协作、互为印证,共作结论、联动处置,较好发挥党风廉政巡察“发现问题、提供线索”的作用。 

  一、配齐“三员”,从优组建巡审团队。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纪委一名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工作统筹。同时,建立4个巡察组,各由一名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巡察组由巡察员、审计员和联络员组成,突出权威性、专业性和互补性。一是巡察员由市委来“聘”。党风廉政巡察员一共有12名人员,由在职或退居二线的科(局)级领导干部担任,都具备政治坚定、具有党务或纪检监察工作经历、熟悉基层情况、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群众威信高等条件。具体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提出建议名单,报经市委同意,由市委下发文件聘任,聘期每届为两年。二是审计员由审计局来“配”。每个巡察组除若干名巡察员外,一般配备审计员2名,由市审计局在审计业务骨干中,选配党性强、作风正、能吃苦、坚持原则、精通业务的干部担任,确保巡察人员的专业化和高素质。三是联络员由纪委来“派”。每个巡察组设联络员1名,负责与巡察领导小组办公室、被巡察单位的具体联系沟通工作,一般由市纪委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重点组由案件检查室人员担任。 

  二、突出“三重”,有效确定巡审对象。党风廉政巡察从原来以数量为主转变到以质量为主,主要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开展巡察监督,着重在巡深、巡透上下功夫,每年安排巡察单位不超过4个,具体由市纪委根据综合情况确定。一是重点围绕“权”来定对象。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行政审批权、执法管理权限的部门单位,即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等,容易发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和失职渎职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单位,确定为重点巡审对象。二是重点围绕“钱”来定对象。把掌握重大资金管理使用,比如经济管理部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多,容易发生资金流转和招标采购过程中违规操作、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单位,作为重点巡审对象。三是重点围绕“人”来定对象。加强信访问题分析,从执法效能监察、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等方面收集相关信息,把平时信访举报比较多、干部群众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反映比较大的单位,列为重点巡审对象。 

  三、明确“三步”,深入开展巡审工作。赋予巡察组监督权、检查权、审计权、调查权、建议权“五项”职权,明确其职责任务“只报告、不办案”,重点是发现问题,提供线索。一是多渠道“听”。采取张贴公告、听取汇报、受理举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现场察看等方式,多方面听取反映,多途径了解被巡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变“表层监督”为“深层监督”,延伸监督触角。二是翻帐本“查”。通过查阅文件资料、翻阅凭证、检查账簿、查看报表等方法,多方位检查、多角度反映情况,深入查找被巡审单位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执行民主集中制、财务收支管理、干部选拔任用以及其他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坐一起“析”。巡审工作中,巡察员和审计员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不定期组织召开分析会,及时沟通反馈各自发现的问题和疑点,共同对被巡审单位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做到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两年来,巡察组共发放民主测评表600多份,个别谈话近400人次,发现被巡审单位问题32个。 

  四、落实“三招”,充分运用巡审结果。把用好巡审结果作为提升巡察工作效果的关键。一是向市委报告情况。巡审组在巡察期间,每周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一次巡审工作进展情况,并在结束时形成巡审工作报告,如实、客观向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汇总各巡审组的情况向市委作出综合报告。同时,将巡审结果及时充实干部廉政档案,为市委对被巡审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考核、任免、奖惩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向纪委移交线索。市纪委常委会集体听取巡察组组长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巡审中发现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线索,由巡察组填写问题线索移送单,移交给市纪委处理。2012年以来,巡察组移送有价值线索5条,市纪委根据其中某线索,查处了市供销合作总社沈某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5000余万元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三是向单位反馈问题。对巡审中发现的问题,经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定、提出的应该反馈的内容,由巡察组向被巡审单位党委(党组)班子及成员进行反馈,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并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限要求,跟踪督促整改落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