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无障碍

嘉兴"小切口"治理 促惠民政策落实

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10-18 09:44

  群众利益无小事,桩桩件件总关情。今年以来,嘉兴市纪委市监委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立足“小切口”用心办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全力保障惠民富民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教室在哪里,有多少学生?”新学期开学第一个双休日,嘉兴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市县培训机构联查行动,实地赴各县(市、区)开展“白+黑”暗访督查。

  教育是民生之基。而近年来,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超纲培训、虚假广告、诱导消费等乱象丛生,严重侵害家长、学生的合法利益、破坏教育生态。

  为此,嘉兴市纪委市监委聚焦校外培训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集中治理,利用基层治理四平台、发挥专职网格员作用,进行“大调研、大排摸、大起底”,对全市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地毯式全覆盖排查。嘉兴市纪委市监委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何建介绍说,“我们汇同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常态检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的督查检查机制,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监督专项治理工作。”

  今年以来,嘉兴市已出动检查人员8900多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3804家次,发整改告知书315份,移交综合执法局处罚6个,取缔(劝散)培训机构49家,切实保障了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为守住一方教育净土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同时,市教育局还着力做优课后服务,在小学、初中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服务。“有了托管服务以后,孩子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作业,回到家里孩子就可以更轻松。”学生家长表示。目前,嘉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34万余名中小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

  专项治理旨在集中回应民意关切。不少百姓反映,亲人逝世,本就是一件伤心事,然而,办理亲人的“身后事”,则更是一桩“烦心事”。比如,要去辖区卫生院开具死亡证明,去派出所进行身份证注销,还要处置银行卡、有价证券等涉财事项,据统计,市民要办理亲属“身后事”,平均要跑“28+N次”,还需要大量重复提交材料。

  针对群众反映的亲属“身后事”办理程序繁琐、费时费心等问题,嘉兴市纪委市监委把惠民殡葬提标增项扩面工程纳入了专项治理,通过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压实并履行主体责任,严管严治,推动了相关行业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的工作出发点就是让群众少跑,甚至不跑,所以我们督促海宁市民政局建立了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海宁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钱昊表示。

  平台将逝者社保、医保、残疾、退役等资格待遇,以及殡葬服务、公共服务、遗产处置等30个高频事项组合形成了“一件事”,打通14个部门和75家涉财单位的相关数据,通过流程再造、业务多跨协同,打造“一清单”合办、“一件事”联办、“一平台”快办、“一流程”优办和“一专员”代办的“五个一”模式。

  海宁市海洲街道海洲社区党委委员王海红说:“现在办理身后一件事,只需要提供一本户口本、一张银行卡、两张身份证,不出社区就能办理亲属‘身后事’,大大减轻了家属负担。如果百姓不方便,社区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截至8月底,该平台已办理“身后一件事”9848件,联办率达100%。

  民生无小事,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通过以点带面的靶向施治,推动了相关职能部门转变作风,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除了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

  下一步,嘉兴市纪委市监委将继续推动专项治理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以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分享到: